日月圖案,在畫繡中也是常見的表現對象。月下的景物,配色應稍淡,日光下的景物,配色應鮮艷明亮,“物理然也”,是自然規律使然,說明她開始意識到刺繡中“光”的表現問題了。當然傳統蘇繡同傳統國畫一樣,向來不重視光影的表現,直到沈壽從油畫和攝影中得到啟發,創造出新的刺繡針法和仿真繡技藝以后,中國刺繡才真正開始關注并表現作品中的透視、光線明暗不同這一點上,而沒有更深入地涉及同一光線下事物的陰陽面等問題,但在當時能有此認知已屬難能可貴。
沈壽《雪宦繡譜》“求光”一切,詳細講述了如何在刺繡作品中表現光線。沈壽說“光之大者日月,細節燈火”,日月的光線比較強烈,燈火的光線比較微弱。“面光者陽,背光者陰。陽則明,陰則晦。無山水、人物、走獸、翎毛、花卉一也,推之宮室、器具猶一也。”面光的是陽面,陽面亮,背光的是陰面,承面暗。無論山水、人物、走獸、翎毛、花卉,宮室、器具全都如此。而“畫之分陰陽,惟妙惟肖鏡攝、鉛畫、油畫則然,中國畫或不盡然,繡則不可不兼明此理”,畫面中分陰陽的,只有攝影、銅畫和油畫,中國畫則則全然如此。接著沈壽詳細說明“求光之法,如光在物之左,則左明而右晦;在右,則右明而左晦;在上,則上明而下晦。若水之光,乃在下。所謂左、右、上、下者,面也,背也。面背之間有側焉,則光亦在明晦之間”,這是基本的光影情況。“水之激而瀉者,受光多則明;回而漩者,受光少則晦;平水遠則明,近則晦;物之影于水者,近水則晦,遠則明。其明晦皆變其本物之色,惟燈火之影,于水則本色仍在焉。”激流傾瀉的水流受光多,就比較明亮;回轉旋繞的水受光少,就比較陰暗。平水遠處亮,近處暗。水中倒影,靠近水面的暗,遠離水面的就亮。這些明暗變化就會使物體改變原有的色彩,只有燈火倒映在水上還能保持原來的顏色。她接著又以雪景和人物為例,詳細說明如何運光配色。最后說,“總之,光則陽明陰晦,色則明淺暗深,二義概之。而由淺而深,由明而晦,必求漸而和一法概之”,處理刺繡中的光線問題要記住,光線是陽面亮陰面暗,用色是明處淺而暗處深,而由淺到深,由明到暗,必須漸次推進,才能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。
轉載聲明:蘇州嬌古蘇繡藝術品有限公司(http://www.dejuntech.cn)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蘇繡品牌企業之一,主要制作手工蘇繡工藝品、刺繡雙面繡擺件、刺繡禮品、刺繡畫藝術品、大型刺繡屏風及隔斷設計與制作,轉載請以鏈接方式出現,特此聲明!